一 家 自 由 就 业 的 平 台

投票丨Pick首届握握青创营最动人初心创业故事

_0.gif创业有时候是一个人的奋斗,是一场励志之争。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存活下来的人,不管最后赢还是输,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写下了专属于他的初心创业故事,因为这一路他会看见海上日出、疾风骤雨、斑斓虹桥、泥泞荆丛、白玉浮屠……成败只是结果,最后总归宁静,一曲华章、一本书籍便在宁静之中自然撰写。


首届握握青创营即将迎来结尾,经过海选、初选、复选共有12位创业者进入Final环节,而今天这些创业者们将和我们讲述他们自己的创业经历。希望各位可以品读他们的初心,选择最打动你的创业故事,为创业者投出宝贵的一票。


本次投票结果将与决赛评选相关,前三名将统一获得相当于决赛现场评审团的一票“资源票”,票数将直接影响最终评奖结果,请诸位用心投票


01

郭芳-打造美丽乡村艺术作品


我于去年硕士毕业于山西大学,油画专业,山西人。我从小学习美术,毕业后,想做名职业油画艺术家,也在毕业之时举办了个人展览。一心专研自己的绘画世界,但是在一次来无锡阳山写生时,被这里山清水秀,阡陌纵横的江南风光深深吸引,我就想着把这里的精神风貌,历史人文创作出来,恰好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和鼓励,我就被阳山作为人才引进了,开始把绘画从画布上转到了大地上;开始从只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转到了表达百姓生活的精神风貌上,也在这个时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此走在了艺术点亮生活的道路上。


那么我为什么会留在乡村、小镇,做这样的事呢?


在审美感知和艺术消费领域,乡村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重塑乡村形象,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生活,艺术大有可为。艺术可以让人们记住乡村生活之美,让人重拾不能割舍的乡愁,在乡村,家风、习俗、礼仪、邻里、建筑诸此种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常见而容易被忽视的文化资源,可以说,乡村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村庄,更是情感意义上的故乡,乡村振兴离不开这种文化的支撑。


在中国有很多有底蕴、有历史、有文化的乡村、小镇,需要用艺术的形式与当地的文化结合,碰撞出能够潜移默化提升当地老百姓的审美的作品,我想这也是国家提倡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创作了这些作品后,大家都慕名而来观看并参与体验,成为当地的旅游目的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我们觉得很值得。


现在我们国家倡导“留得住乡愁、追求美好生活”,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年轻艺术家,我们要用我们的专业为美丽乡村做点事,我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乡村,这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作为年轻的艺术家,让艺术到田间地头,为人民在土地上绘画出美丽的大画卷,讴歌时代,是我们的使命,使新农村建设,更具有艺术文化等内涵。目前主要进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以及文旅行业的艺术项目和文旅目的地打造,为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02

王磊-读写障碍儿童,被误解的“懒小孩”


2010年,在与我国香港地区的交流中发现原来还存在读写困难群体,而国内发读写困难儿童服务完全是空白的,我们希望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打造内地的读写困难服务体系,联合了香港与内地的专家研发了国内首套读写困难简体中文课程体系,并且通过社会服务形式服务公众及读写困难群体,收到家长的一致好评,截止到目前为止服务了近40000人。


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商业的手段也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我们也不断将产品市场化,让产品适合更广的使用人群,其它的儿童也能有效率提升其读写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公益、教育、产业等领域的服务产品体系,希望未来通过专业输出让更多的孩子得到专业的服务!


03

陈亚平-个性定制实现嫁衣梦想


在十九年前,我们开始了一个项目,那就是我们自有工厂在中国为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加工制作婚纱及礼服,当时我们发现这么精美的婚纱礼服在中国可以定制的商家基本没有,我们为了让中国女性能在自己国家就能获得高品质专业定制的结婚礼服,我们从03年至06年做了长达三年的市场调查和商业计划后,于2006年在中国北京创建了第一家婚纱礼服专业定制品牌:Galatea葛澜。至今已服务了数万有礼服定制需求的顾客!


目前的市场因为互联网的影响,如果想要把这种初心保留,把婚纱及礼服能继续传递到更多消费者手中,我们正面临着商业运营逻辑的调整和改变,希望能把简单的礼服、儿童礼服、亲子服等顺利的转化成互联网供货平台,用3D高科技试衣体验,完成线上购买的转化,同时在线下,也正准备把定制店转化为传播生活方式的会所店,以生活美学和形象学的学习体验,带动线下婚纱礼服的高级定制!


04

李祖荣-书店“供奉的是信仰,传递的是百家言,连接的是人情”


我是书集创始人李祖荣。从事商业地产十多年了,从业以来长期专注于城市更新与存量物业的开发与运营。作为一名建筑师,所开发的每个项目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情感,试图运用设计能力,为老城旧区注入新的商业生命。在保留城市肌理与社区文脉的同时,释放其项目潜在价值。


存量运营是未来地产界的长期话题,其中社区商业又是闲置总量快速上升且低效运营的“重灾区”。打造书集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社区的“心理社交中心”,通过营造特有的“场所精神”与“文化体验”,吸引社区中最有活力的消费群体聚集,从而激活书集所在区域的资产价值。


这条路值得坚守与创新。书集作为社区文化综合体,集合了书店、亲子育乐、健身运动、联合办公、咖啡茶饮、文创生活等内容,以文化体验为纽带,将文化艺术、时尚消费与新空间紧密链接在一起。目前第一家“书集”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以高桥社区为起始,让更多人感受到书店“供奉的是信仰,传递的是百家言,连接的是人情”。


书集以社区为家, “书适生活,比邻而居”。


05

蔺光程-平庸生活的避难所


随着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于时尚和个性有了更多的追求,中国的时尚潮流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在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市场结构和环境仍然十分落后。作为热爱时尚潮流文化多年的资深发烧友,Cookie团队看到这样的现象十分痛心。小伙伴们接触不到国际一线的设计师品牌文化,买东西被代购坑,渠道价格宰客,圈内鱼龙混杂等,消费理念不正确,审美观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决定必须站出来为我们所热爱的潮流时尚文化做些事情。


所以我们决心打造一个精品的时尚潮流社区,同时搭配自营电商平台,帮助小伙伴们找到同好,鼓励潮流时尚文化良性发展,提高消费购物体验,提供品类齐全,选择多样的设计师品牌产品,让更多人享受时尚潮流文化对生活带来的乐趣与价值,这就是我们创业的初心。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年轻人更懂得审美与穿着打扮,对美好的生活品质更有追求。


我们不宣扬用名牌彰显身份的炫富文化,我们希望消费者可以在能承受的范围内享受最好的产品,体验最极致的服务。衣食住行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刚需,但时尚是平庸生活的避难所,我们希望用服装以及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品牌故事,点亮年轻消费者的生活。


06

顾皛-励志打造“中国雀巢”


我做咖啡行业已经10年了,一直在和咖啡打交道,服务过非常多的企业,但无一例外都是外企,也听了非常多的要去打造国产第一咖啡品牌的梦想,但大多数都无疾而终,直到加入了咖啡行业的巨头雀巢以后,发现了一个适合我技能的商业模式,遂投入到了创业大军之中,希望可以把我的品牌打造成中国的雀巢


07

苏家铭-用影像联结生命


十年前,抱着拍摄一部毕业作品的我带着摄像机走进山西一户30年间收养40多个残疾弃婴的特殊家庭时,我绝对想不到,这是一次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经历。我把这户家庭的故事拍成了我的第一部纪录短片《花儿哪里去了》,引发了网络的热议。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还获得了徐克和贾樟柯的颁奖。我把奖金成立了花儿基金,很多人看到花儿这部片子,纷纷参与捐款,用来帮助山西的花儿一家,在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帮他们换了一套房子,


我第一次感觉到影像的力量。这些年我一直陆陆续续为很多公益组织拍摄短片,直到2016年,我立志把这当做我的事业来做,从媒体辞职成立"自在影像",以"记录美好故事,凝聚向善力量"作为slogen,在过去的3年多我们拍摄了100多部公益题材的影片,参与筹款近亿元。同时我们也在探索科技如何赋能影视,今年我们新上线"另一个视界"板块,一个用vr,3D赋能善因传播。


我们是这么理解“自在”,“自”是自己,“在”是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一种存在感,我们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一直留存在世上影像这世人。


08

田旭-恩赐与召唤


我从小是个极具创造力的孩子,各种科技制作的课程是我最喜欢的环节,物理化学实验室也是我的娱乐场。新颖的点子在我脑袋里层出不穷,平时学习很少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答案,各种新颖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高中时成功建议方便饭厂将包装袋的设计改为透明的,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点子的威力,一个好的点子,就可以带来改变。而大学设计的寻找自行车的装置不单单获得了校内一系列的科技奖项,我们围绕着这个产品所设计的商业计划,更是赢得了一系列的商业竞赛大奖。创业的种子就此在我心里扎根。


而正是这段发明和参加商业竞赛的经历,让我调整专业,在美国不断探索工业界各个领域,并得以进入一个区块链的初创企业,也正是那6个月的经历,让我迈出人生最最重要的一步,放弃华尔街的工作,离开美国,走上作为一个清华人,旅美博士的创业之路。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虽然我这次创业刚做了1年多一点,但是我为这次创业已经准备了12年有余。如果非要问创业初心是什么?回首人生一系列的往事,我想说,有种力量一直在召唤我。


09

长安-把瑜伽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


我的创业初心源于2015年,当时我已经在瑜伽行业走过了12个年头。


2004年开始瑜伽之路,到2006年成立自己的长安瑜伽工作室,非常成功,桃李满天下,有几百堂线上课程,很多学生通过我的视频课程而深深的跟随着我。


2014年8月我读到一本书《回家之旅》,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因为书中的某些神奇体验我有过,有些没有过,但书作者却让我想要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于是请了老师来中国。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瑜伽人生。


2015年我从个人的成功,转向对瑜伽文化在中国的推动事业,关开始创立阿瓦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创立Aatar Yoga这个瑜伽品牌。透过瑜伽音乐会的形式开始了传播的瑜伽之道。


如今已在瑜伽之路上走过16个年头,却越走越愉快,越来越轻松。我希望我可以一直走到80岁。


10

王娜娜-听到心的声音


做这件事最开始是想帮助聋人朋友解决无障碍交流的问题。大概在16年,我们曾尝试过用图像方法来识别手势动作,但是在与聋人朋友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觉得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方法并不实用,在日常交流场景中不能保持自己对面可以有一个摄像头,之后我们通过论文文献接触学习到了肌电技术,我们觉得可以采用同样的原理来翻译手语。可以解决听障人士和健听人无障碍沟通的问题,将聋人的手语转换成语音,让健全人“听懂”手语。同时我们还做了一款“龙语”产品可以帮助聋人朋友接打电话,更好的就业和工作。


11

陈迎平-探索健康奥秘